彭小盛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Artsy丨野兽主义建筑卷土重来,看开创者马塞尔·布劳耶如何让水泥“失重”-Artsy官方

Artsy丨野兽主义建筑卷土重来,看开创者马塞尔·布劳耶如何让水泥“失重”-Artsy官方阴兵过路


圣约翰教堂,明尼苏达州克里奇维尔,2009。摄影:Bobak Ha’Eri,王元也图片来自 Wikimedia Commons
在马塞尔·布劳耶(Marcel Breuer)的建筑中,耸立在空中的厚重混凝土板竟总是显得格外轻盈。这位活跃于上世纪中期的著名建筑师把混凝土这一最基本的建材转变成了20世纪最标志性的宗教或政府功能建筑。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形似飞毯的入口(1956),明尼苏达州克里奇维尔圣约翰教堂门外平坦、高耸的钟楼(1954),纽约大学布朗克斯校区的人行天桥(1964)... 在这些建筑中,布劳耶对混凝土材料的精湛运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布劳耶和一小群同时期建筑师重新发掘了混凝土这种耐久、实用性物质所蕴含的抒情潜质。他的混凝土建筑更是令他成为世纪中期野兽主义运动的先驱。野兽主义建筑主张材料不加雕琢并且裸露在外,常见于大型机构项目。
布劳耶1902年生于匈牙利,20年代曾在位于德国魏玛和德绍的著名包豪斯学院就读和教书。1925年,布劳耶打造了史上第一把钢管椅。布劳耶将此椅命名为“瓦西里”,向同在包豪斯学院教书的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致敬,康定斯基也成为了第一把瓦西里椅的主人。这一开创性的设计为布劳耶赢得了不小的声誉。“布劳耶设计出了第一件现代家具,”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设计部门的策展人J.斯图尔特·约翰逊(J. Steward Johnson)曾这样告诉《华盛顿邮报》。“在他之前,没有真正的现代室内设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内部,巴黎 ? Marcel Breuer Papers, Department of Special Collections, Syracuse University Libraries (MBDA)尧天女帝。图片致谢 Lars Müller Publishers
不久后,布劳耶离开了包豪斯,成立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32年,他完成了首件大型混凝土作品——德国威斯巴登的 Harnischmacher 宅邸。这是一件以形式抵消材料重量的建筑结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巴里·贝格多尔(Barry Bergdoll)在论文《马塞尔·布劳耶与厚重的轻盈》(Marcel Breuer and the Invention of Heavy Lightness,文章收录于2018年出版的《马塞尔·布劳耶:建造全球机构》一书中)中评价道坊子吧,“伫立在斜坡上的底层架空柱上,升起一只体积巨大却显得分外轻盈的盒子,由钢铁框架和加固混凝土制成。”贝格多尔指出,布劳耶在设计中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轻盈感医路仙途。
当然,布劳耶并不是二十世纪第一位使用混凝土的欧洲建筑师。早在二十世纪初参见公主殿下 ,法国建筑师奥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就开始使用加固混凝土,某种程度上是对当时盛行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一种注重装饰性,风格华丽的艺术流派——的反抗。佩雷的门生、日后成为现代主义设计大师(也是野兽主义建筑的教父级人物)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进一步发展了他的风格,早在1916年就设计出位于瑞士拉绍德封的施沃布别墅(Anatole Schwob House,也称 Villa Schwob)。1960年,柯布西耶又打造了法国里昂附近的圣-玛丽德拉图雷特修道院(Convent of Sainte-Marie de la Tourette),看上去像错综复杂的水泥网格,凹底窗口嵌入其间。德国建筑师埃瑞许·孟德尔松(Erich Mendelsohn)也用混凝土浇筑形态更加自由流动的圆形结构。他于1921年在波茨坦建造的爱因斯坦塔(Einstein Tower)形似一只火箭。布劳耶对孟德尔松有所耳闻,柯布西耶的作品更是给了他启发。在布劳耶的职业生涯中,他促使混凝土成为野兽主义风格的决定性特征,将其运用到住宅、办公楼和文化机构等各种建筑中。
1930年代的政治动荡改变了欧洲建筑的发展轨迹。1933年,纳粹关闭了包豪斯学院俞流江。一年后,学院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逃离德国。1935年,布劳耶迁往伦敦,与英国建筑师F.R.S.约克(F.R.S. Yorke)共事,二人为英国水泥与混凝土协会展览共同设计了一项混凝土城市的提案。这座模型内有两个狗骨头形状的结构,中央是一座方形建筑,被弯曲的底层架空柱包围。贝格多尔告诉 Artsy,二人设计的提案模型“精彩极了,因为它几乎是一部布劳耶随后20年设计出的众多建筑的缩影。”

马塞尔·布劳耶,钢管和皮制成的瓦西里椅,设计于1925年,1960。图片致谢 Doyle Auctions
受格罗皮乌斯之邀,布劳耶于1937年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在教课方面的天赋让布劳耶培养出新一代建筑人才,包括现代主义大师菲力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在随后的十年中,布劳耶离开了新英格兰,在纽约成立了自己的独立事务所。
在美国,布劳耶开始从事更加小型的住宅项目设计,大多位于东北部。贝格多尔说,在这些设计中,布劳耶经常使用多层叠加的木材,作为加固混凝土的替代品。以他1947年在康涅狄格州新迦南(New Canaan,Connecticut)为自己建造的住宅为例,布劳耶在混凝土基底之上架起一座看上去坚固、裸露的木盒子。1950年代初期,布劳耶接连赢得了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和明尼苏达的圣约翰教堂的项目。“显然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混凝土,”贝格多尔说。

左滑查看更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巴黎,2015。摄影:Fred Romero,图片来自 Flickr;圣约翰教堂,2015。摄影:Liz Waytkus,图片来自 Flickr
这些大型的机构建筑让布劳耶名声大噪朽木充栋梁。1960年代,他和许多其他美国建筑师都将预制混凝土板(在可重复使用的模子中预先浇筑,而不是原地制作)运用于此类牢固而规模浩大的建筑结构中。1962年,布劳耶建成了位于法国拉戈德的IBM研发中心你懂我的爱,1968年完成了华盛顿特区的罗伯特C.韦弗联邦大厦。这两座建筑都呈波浪形,这是为了让采光更好。此外,布劳耶不只把混凝土当作建材,而是用它完成外表面,被贝格德尔称为“外置混凝土框架”。
“这种设计几乎颠覆了美国钢结构摩天楼的传统。传统的摩天楼中,建筑框架藏于内部,并采用轻量的材质覆盖在外表。而布劳耶把混凝土当做外立面,把原本的内部结构反转到外部,于是为内部腾出了许多空间。”贝格德尔说。

马塞尔·布劳耶,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1966,纽约
1966年,布劳耶完成了或许是他最广为人知的设计: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前址男房女客 。在这座“反转的巴比伦神塔”中,石锤修琢的混凝土表面贯穿了前厅和楼梯。这样的设计起初引来不少争议,评论人认为它“压抑沉重”、“肃穆阴沉”,像是“麦迪逊大道上的怪兽”。然而到了1980年代,他却成为了地标建筑,如今被视为“世纪中期的标志性设计”铁证悬案。
1976年,布劳耶退休,五年后便去世。在《纽约时报》的讣告中,美国建筑评论家保罗·戈尔德贝格(Paul Goldberger)写道,这位离世的建筑大师“从职业生涯早期建造的小型钢管结构,到后来大型的混凝土建筑,每件作品都彰显了他用技术实现雕塑般的形态的兴趣。”
在布劳耶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他设计的惠特尼博物馆展示着全美最令人瞩目的艺术作品,迎接了无数访客。然而就在三年前,惠特尼迁至下城区新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接手了原本的建筑,并将其重新命名为“Met Breuer”。这被《T Magazine》的作者尼基尔·萨沃(Nikil Saval)称为“被献祭给艺术官场的野兽建筑”。布劳耶,还有成为他标志性风格的优雅的水泥“怪物”,也卷土重来,再度成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