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盛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Book.1《厨房里的哲学家》-读书亦有趣

Book.1《厨房里的哲学家》-读书亦有趣

第一集~~~
【眼里的一块蛋糕】
让·安泰尔姆·布里亚—萨瓦兰:(这个姓氏,一看用链接符号伯恩安德森,就说明是两个姓氏联合使用)他的姓氏中原本只有布里亚艾斯库伯,后来为了继承一位女性亲戚的遗产,他必须将姓氏改为布里亚—萨瓦兰。而对于吃货而言,听到萨瓦兰这个名字第一个会联想到的恐怕是“萨瓦兰奶酪”或者“萨瓦兰蛋糕”吧?
萨瓦兰1755年出生于法国贝莱一个律师家庭,青少年时期毫无悬念的接受了通往中产阶级社会必经之路的教育方案——法律。成年后,他开始在家乡宁静的小城从事律师的工作,不出意外的话,眼看充满惬意,堕怠,浪漫情调的小资生活就要在眼前展开了……
然而,白纬玲充满斗志而又不甘寂寞的法国人民在1789年7月14日占领了巴士底狱,The French Revolution,又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统治法国几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竟在短短的三年内土崩瓦解。那些根植于法国人民骨头缝里难以剔除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被瞬间点燃了,萨瓦兰这个出身良好、仪表堂堂的青年人在被派往巴黎任职后,又在制宪会议谋得了一个席位,在一场关于死刑的公开演讲后,他正式走上了政治家的道路……
动荡的年代往往风云莫测,“彼之蜜糖,我之砒霜”,怀揣梦想试图愉快的建功立业的青年,他可以扶摇直上,也可以迅速的跌落神坛……谁也不知道明天等来的是飞黄腾达还是万劫不复——所幸,萨瓦兰迎来的不过是一场逃亡而已。此后,他颠沛流离,一路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教过法语刀郎羊,还曾经是纽约帕克剧院的首席小提琴手,直至1796年后获准回到法国。
1796年到他去世,萨瓦兰只专注做了一件事,就是将他二十多年间对美食的见解和心得记录成册,书中囊括了地理、政治经济、历史闪吧音效,甚至教育学和宗教。
此书刚一出版,就在美食界和文化界引起了轰动,就连大文豪巴尔扎克也为它作序,大仲马看了此书深受启发,写下了《大仲马美食词典》。《厨房里的哲学家》法文原名为“Physiology du go?t”直译为《味觉生理学》,英文版译为“The physioloyg of taste”,亦有个别名叫做Pleasures of the table(《宴席之乐》),是M.F.K.费雪亲自翻译的鑫益联。

【看不懂也没关系,我也没看懂】
有趣的是书的开头是作者和朋友的一段对话,目的是阐述写了本书的颇多意愿。紧跟着,是二十条关于饮食的格言,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饮食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其中我以为最有趣的是这几条:
◎“动物吃饲料,人吃饭,但是只有有思想的人才懂美食”
深刻诠释了用灵魂“进食”的奥义武宣家园网,食物的意义不在于果腹吗?并不是,如果是的话,那我们就不用嘲笑某些民族的人类,他们用世界上最好的厨具做出了世界上最难吃的料理,而我泱泱大国,饮食界有个最精髓的词语就是动辄盐“少许”、料酒“少许”……这样的精妙传神李广射虎,透露着“摆明了不给你说”的骄傲。
◎“民族的命运取决于其实现温饱的方式。”
You are what you eat!书中作者也说道,你告诉我你吃了什么,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获取食物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种族的进取精神,是杀伐攻占还是采集收纳张胜贤?体现了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类型的生活方式和渴望生活的程度吧?
◎“食物有助于鉴别人品。”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在本书的第一大部分,几乎完全在讲和“吃”有关的话题,“吃”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我们如何“吃”?又是“吃”了些什么?在第二十七章“烹饪哲学史”中,作者提到了雅典人奇特的进食方式“卧食”以及由这种进食方式而引发的各种伦理问题,相信对比东方“由分食到合餐”的演变,也是童鞋们感兴趣的话题,我将在下一个内容为大家更新中国人的“中国饭”。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