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盛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bye:传统影视娱乐产业为何遭遇离职潮?- 上奇观察 时尚芭莎、万达电影高管前后say-上奇资本SKC

bye:传统影视娱乐产业为何遭遇离职潮?| 上奇观察 时尚芭莎、万达电影高管前后say-上奇资本SKC

“大河向东流,说走咱就走。”
最近圈内最热的新闻,莫过于一帮影视传媒界的资深大佬离职。一手打造《时尚芭莎》的苏芒辞任时尚传媒集团总裁;万达影视公司总经理蒋德富与五洲发行总经理阙文雄同日离职。著名公关公司蓝色光标的裁员风波也闹得沸沸扬扬。
问题来了,为何这些高管、员工扎堆离职?一地鸡毛背后,揭示了什么逻辑?
高管为何辞职?
离职背后的资本逻辑

时尚芭莎创始人苏芒的辞职信
苏芒的辞职信看起来情真意切,“因为要照顾家人的健康,我无法全职工作。张嘉蓉
众所周知,苏芒已经在时尚行业工作了24年,从来都是女强人形象。她曾说:“我一定要干到跟海伦·格丽·布朗一样白发苍苍,永不离开。” 这样的强人要主动辞职你信吗?苏芒的真实离职原因俨然变成了罗生门。

苏芒创办的“芭莎时尚慈善夜”
已经成为了娱乐圈年度盛事。

苏芒敢拼很出名。曾为了第二天活动有大佬赏脸参加,
还会坐在一众大佬的腿上,顺便上个头条。
(看把马云乐的)
但当我们换一个视角,从这几家被离职公司的资本构成角度淮师教务处,就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原因:盈利。
1、时尚芭莎
先说苏芒所在的中国的《时尚芭莎》。它属于时尚传媒集团,国际版权来自美国版《Happer’s Bazaar》。而《Harper’s Bazaar》和《ELLE》又同时归属于美国出版界巨头赫斯特集团。2006年赫斯特资本进入中国,与IDG、原新闻集团三方合作,成立媒体基金,投资了B站、传奇影业、站酷等项目。

美国版《Happer’s Bazaar》杂志封面
2017年,中国的泛海集团收购了IDG,IDG又企图收购赫斯特。一旦收购成功,赫斯特旗下的《ELLE》和《时尚芭莎》属于严重同质化刊物。《ELLE》还有一位强势女主编晓雪。在时尚杂志盈利持续下滑、市场被自媒体时尚博主攻城略地的今天,两家极有可能合并。

《时尚芭莎》杂志封面

《ELLE》杂志封面
一山不容二虎。况且之前频频传出苏芒与时尚传媒集团董事长刘江不睦。内忧外患之下的离职,不免让人想起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落宝金瞳,时尚女王米兰达面临杂志被收购的慌乱剧情,与此次离职如出一辙。

图片来源/公众号 闪电娱乐指南
2、万达电影
再说万达电影。万达电影两位离职高管,均上任不满一年。2017年万达电影以72亿总票房、12.89%的市场占比位居行业第一,但其与竞争对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缩小,到今年和第二名大地院线的差距已从2016年的4.41%缩小到不到2%。去年万达影视和五洲发行在制片和发行业务上收获票房的排名在业内分别只排在第8和第13位,而前几年都是第1。这也是万达自有了院线、影视、发行三家公司后首次没有完成业绩目标。几位高管的离职,原因不言而喻。
3、蓝色光标
不仅高管走了,著名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多位员工因裁员怒怼公司。

被裁员工写了一篇《蓝色光标哦,所谓亚洲最大公关公司,如此坑害老员工,良心真的不会痛吗?》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不到24小时,阅读量破10万。
蓝色光标此次公关危机早有预兆。它1996年成立,2010年在A股上市。上市后开始大肆扩张。2010年公司员工数为743 人,到2016年曲阳影都,增至6758人。人数增加了8倍多。而新业务并未带来足够盈利。早在裁员风波前两个月,今年1月23日发布公告称,2017年净利润2.30亿元至3.50亿元 同比下降64.04%至45.28%。大河没水小河干,蓝色光标3月份的裁员风波只是这场长达8年的扩张大戏,一个小小的缩影。
纵观三家闹人事动荡的影视传媒企业,共同特点都是:因为并购重组、业绩下滑严重,导致集团内部人事动荡。客观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凡利益多的地方,一定有激烈的人事争斗。只不过,当总体盈利效益好时,这些矛盾都会被隐藏就像海水足够深,鱼龙虾蟹再争斗,都能活得不错。但是当总体效益下滑时,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再也隐藏不了,最终以高管离职、普通员工裁员作为出口迸发出来。至于苏芒为代表的历来高调的高管,自然成为了媒体最喜闻乐见的故事。
离职去哪儿?
产业转型切勿忽视人才力量
无论是时尚集团,还是传统院线、广告公司,这些在过去十年里风光无限的传统影视娱乐产业,都面临着急剧转型的压力。大大小小的离职潮安子乐,反映出了传统影视娱乐产业必须加速转型,同时给我们留下了三个启示。
第一,重视投资版图,避免投资“大跃进”。
比如蓝色光标,本来盈利状况很好,发展很稳健。但架不住热衷并购摊大饼。买了一大堆广告、数据公司。不但新买的公司盈利远不如预期,冗兵冗员,增加不少不必要的开支晶石灵,甚至还有子公司的官司。可以说得不偿失。
第二,重视主业。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做好主业总是一项基本功。比如万达电影,2015年业绩最好,有《煎饼侠》、《滚蛋吧,肿瘤君》、《寻龙诀》的大获成功皇家驹,全年累计票房61.5亿元,收入5.8亿元。2016年万达电影总票房只有18亿,位列所有公司第20位。看看名字就知道了,《快手枪手快枪手》《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情况不妙》等等。2017年万达电影总票房50亿,排名第8。《健忘村》的票房更是只有1600万,《心理罪》和《解忧杂货店》两大明星云集的IP成绩也都只在3亿上下。
第三,重视人才的力量。
与传统时尚传媒行业盈利下滑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核心人才的日子都过的还挺好。比如时尚传媒旗下多位杂志主编均早已离职创业。2014年《男人装》杂志创办人瘦马正式签约爱奇艺,同时成立"瘦马工作室";2015年《时尚芭莎》执行主编于戈离职,公众号估值2000万。资深编辑沈黎创办了时尚服务号每年盈利上千万,而苏芒自己名下还有43家公司,除了时尚界还涉及影视、科技、广告等很多方面。

无论是时尚、传媒、影视、公关,对于影视文化大产业来说,并不是行业没落,而是传统的模式在没落。文化行业最为重要的价值来源就是人的创意。因此,影视文化产业不仅要考虑公司的转型盈利,更要想办法汇聚人才的力量。有人才在,才是公司和行业长盛不衰的关键答案。
【参考资料】
[1]《万达电影系地震:影视公司总经理蒋德富与五洲发行总经理阙文雄同日离职》(公众号/壹娱)
https://mp.weixin.qq.com/s/m8bpN5h9yjtajFKxPeD7hQ
[2]《苏芒离职,谁最高兴》(公众号/闪电娱乐指南闪电娱乐指南闪电娱乐指南)
https://mp.weixin.qq.com/s/Z2JmoW5OCCi13DUiAMInLA
[3]《蓝色光标并购扩张后遗症 业绩频繁跳水上演裁员门》(瞄股网)
http://www.miaogu.com/html/jiaodian/20180315/187024.html

点击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春节档创纪录 | 乐视“迷”局 | 娱乐“新”营销| 艺人玩资本 | 那些“养蛙”的“老母亲” | 中国“默多克” | 当影视遇见文旅 | 爱奇艺大报告 |600岁的故宫 | 区块链影视 | 区块链+文娱 | “低调的”妖猫传 | 文化科技4.0时代 | 中国故事正出海 | 影视公司IPO,资金有多重要? | “昂贵的”国家宝藏 | 网大洗牌 | 聊一聊“资本对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