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盛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Chapter 5 新西兰行记 毛利人的中土世界之歌-祖奇小札

Chapter 5 新西兰行记 毛利人的中土世界之歌-祖奇小札

普卡基湖 Lake Pukaki
在冰川上徒步90分钟,再加上事前准备和登机等待,前后在这花了数个小时。从集合点离开的时候,是下午3点多了。
仅仅依靠早晨的一点曲奇饼做支撑,其实已经饥肠辘辘了。留宿的地点是Tekapo镇,我得沿着上山的路往回走,因此又经过了Pukaki湖。
它比我上山时候所见的更美了,这真让人高兴。
Pukaki是毛利语,意思是“汇聚的水”。
之所以被称为牛奶湖由基拉,是因为大量的岩石微粒和矿物质悬浮于水中,当太阳照耀的时候,会折射出奶蓝的颜色。一眼望去,这崇山峻岭中的冰川堰塞湖,就是上帝桌上的一碗晨间牛奶。
找到一条路径可以通往湖畔,不由得计较它是否泥泞,也顾不得杂草丛生。明明就近在眼前临沂电力学校,却愣是走了十几二十分钟。
可是当我走到湖畔的时候,我又惊讶了一下。
这也不是牛奶,这是一湖清澈见底的清水呀。
我坐在湖畔的石堆上塔伊萨 ,看着云层低到快要触碰到湖面,听着微风在耳边低语,感受着阳光在这初春季节驱赶着末冬。上帝偏好着这国度,把所有的美好和纯净都赠予了新西兰。
身上带了两台相机,调了不同的设置,同样的角度拍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旁边有带着孩子的妈妈,听见她由衷地感叹了一句“好美啊”。
不知道她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告诉她的儿。语气间的留恋,却像是在讲给新西兰听。继续看往湖泊,白云一直在浅移,但是水面像是不曾起过涟漪。
如诗如画。
狭长的湖面有30公里多,不同的位置杨肸子,不同的高度,看到的湖都不一样。
以至于我每到达一个Lookout,都有“这里已经是最佳观景点了吧”的想法,结果下一个视角都更美,直到转向口的水坝处。
此时我的肚子饿得要紧,看三文鱼的大招牌,正想着可以填肚子了,却又发现已经关门。据闻这边有个三文鱼养殖场,在纯净无污染的水中成长的鱼,肉质紧密,口感极佳。此行却是要空欢喜了。
这里便告别Pukaki,前往Tekapo了。

蒂卡波湖 Lake Tekapo
Tekapo镇著名之处有很多。
牧羊人教堂。鲁冰花海。暗夜保护区的星空。
这里是那么小,小到只有300多人口。这里却又是那么大,吸引着全世界的旅人都趋之向往重庆言子儿。
此时已经接近7点,天空却依然明亮,太阳不愿下山。
小镇里准备今晚留宿观星的游客已陆陆续续到来。牧羊人教堂前,已是满满的人群。有些急着拍完赶紧离去,也有人带来了小凳,完全不受干扰地静坐阅读。旁边的设备已架好,早早为今晚的星空拍摄做好准备。

镇内虽有不少食店,在旺季的时段里,家家也是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找到一家Stone grill,院子里还有座位的饭馆,又能一边观赏到湖景,赶紧做下点了一份肉食。
算起来,这还是我这些天来吃的第一顿正餐。
肉端上来的时候是全生的。
底下石板被火考得巨热。可能因为材质问题,这个温度却也能保持20-30分钟,以致不加火也能将肉一直翻面煎熟。生熟程度根据个人爱好自己掌控,倒也像是个人装的小烤肉餐了。
不知道是太多天没好好进食了,还是这家店真的厨艺了得。刚煎好的肉切开,沾上一点酱,简直美味无比。

此时的太阳准备西落,与月亮交接前的最后一点光芒直射进院子里,照在我这个狼吞虎咽的人身上。
手边的墨镜上倒映着头顶上的未长出新叶的树枝。
在隔壁小店新买的纪念品手工毛毡小黑羊站在相机上。
人间净土,一切和谐。
吃完饭先回旅馆洗了个热水澡,带着相机出来已经是天已经黑了。
按照新西兰人“不一定按时上班,但一定会准时下班”的准则,路上的商铺早已经关了门。没有了阳光的照耀,夜间的小镇温度低了不少。
穿着轻羽绒服,说话还是一道一道地呼出白气,风刮过还是会冷得一颤。

走10多分钟去到湖边的牧羊人教堂,远离了大街的明灯。
这里很黑,根本看不见周围。没有灯和月亮照明,只有的微弱的星光下隐约看到教堂的轮廓。
这里很黑,却一直人声鼎沸。面对面看不见脸,听到的全是中国人的声音。
“喂!谁开的手电筒!马上关了!”
“麻烦不要开手电筒好吗,我们这在拍片呢。”
天呐。
这里乌漆墨黑,行人没找到合适的位置观赏星空,打着手电筒照明也是正常的事。大呼小叫地吆喝别人,实是无礼得很。

Tekapo是世界上首个“国际暗黑天空保护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小镇居民就致力于减少光污染的自然保护工作,保护了小镇在每个夜晚都可以欣赏到璀璨的星空。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星空,却还是第一次在这么辽阔的地方。
的确,抬头可见的,尽是密密麻麻的星星,清晰地挂在夜空里。银白的河带,飞逝的流星。周围不见任何高楼建筑,也没有过多的城市痕迹。
伸手即可拥抱这大自然。

这次出门没有带上三脚架,本身也不太懂摄影,更加别说拍星图。
查了资料,把快门调到最长,较好曝光。相机在一块石头上稳住,这才出来几张不太像样的,给自己留个念想。
虽然没能在这次得到拍到理想的照片,但在此走过一回,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摩拉基大圆石 Moeraki Boulders
Moeraki在南岛的东海岸边,今天的留宿点在南岛南边。
本来直接南下200公里就到,但是为了去看看摩拉基大圆石和但尼丁,特意先往东开,再南下,再往西到皇后镇。
听起来很曲折,这路实际上也有点折腾。但是一想到可以去看自己想要看的,事实上也不觉得枉费了。
一路上并不好走,大雾弥漫,可见度非常低。
打开雾灯,一路听歌慢行,倒也是顺利抵达。但是我踩错点了,看到地图写着Moeraki boulders就转向开进去。结果发现,停车从高处走下阶梯之后,还要走20多分钟的海滩才会到达。
后来想想不行,等下又得回来取车,还是干脆原路折回,开车直接到达大圆石景点那里。
大圆石是名副其实的大、圆、石。
没来到这之前,看到网图还以为会是一个个小石墩。看到实物了,才发现原来是好大个头,直径应该有1.5米,出奇而规则的一个半圆体马杰克 。
表面坑坑洼洼,裂缝中偶见青苔。有些已经破裂,里头的凹陷也不知是海水的侵蚀,还是石体本身就是空心。据称这是几百万年的自然产物,却至今没有个确切的说法来解释得清它的来源与构造。

我觉得这些圆滚滚的个子很有趣。
它们究竟是半圆,还是陷入沙滩中的球体呢?是由于地壳运动上升至地表,还是海水不断退缩将沙石冲刷走,才逐渐让他们见到天日呢?第一个发现这些圆石的人,会不会觉得这是上帝遗落在凡间的明珠呢?
不得而知。
留我不断臆想的空间。

“哇!草泥马!”
听到旅客有人在惊呼的时候,我还以为他在骂什么。
原来是在停车场的边缘上,圈养着3只羊驼。
一个个呆萌的样子真的可爱极了。可是被铁丝网围住,没法再靠近,逗他们也逗不过来。其中还有一只,在我镜头对着他的时候,还拉起了臭臭。
甚是傲娇啊。

鲍德温街 Baldwin Street
离开Moeraki南下,来到南岛第二大城市但尼丁,一座”除苏格兰以外最像苏格兰的城市“。
这是因为作为先驱的英国移民对但尼丁影响颇深,在19世纪中期就涉足这里发现金矿,引来众多淘金者,一度使但尼丁成为新西兰商业财富的奠基。
就连这个城市的市徽,也是一边的苏格兰人一边的毛利人,可见其在这地位之重。

来到这,首先要找到这世界上最陡的街道,鲍德温街。
说起这街道的由来,也是个滑稽的故事。
据闻是这里被英国殖民的时候,远在英国的规划师并无实际亲临考察,就画了城市图纸,将这里设计成为一个街道。没有想到这里坡度如此之大,其坡度斜率1:2.86(19°),更加没有想到,这里竟会成为后期旅客打卡的一个必达景点。
我在街口看着斜坡,有点望而却步。看着有顽皮的年轻人开着车从上往下滑行,更加心惊胆战,连忙靠边。
两边的房子越往高处,倾斜的程度就越大。
住在这里真的不会头晕目眩吗?我不由得佩服起新西兰居民的心大。同时也更加心疼房子的设计师。估计花了不少测量,才能让将房子的地板设计到水平位置,沈佳润一踏进房内可以恢复正常的平衡感。
虽然这里陡峭得要紧,活跃的居民们倒是也能想出些好玩的活动。
比如每年夏季,会在这里举行赛跑活动,成为“鲍德温街大挑战”。不过我想,虽是短短350米,这种坡度来跑步,估计也是个费心力的事。
再比如另外一项哀家有了,是个慈善活动吉林东北虎吧。每一个人可以赞助一颗巧克力糖果,获得一个巧克力糖果的编号。而贴上编号的几万颗糖果,会像运动健将们一样,统一在街道高处起跑线开始奔跑,滚落到接口终点处。先到达的代表者获取可得奖品球王养成器,而筹集到的资金则会作为慈善款项捐赠。
光是想到浩浩荡荡的糖果军队,那场面一定十分滑稽而有趣。

初到基督城请查阅新西兰chaper 1
城堡山、亚瑟步道、煎饼岩请阅新西兰chaper 2
马西森湖、布鲁斯湾、西海岸线请阅新西兰chapter 3
骑士角、船溪、塔斯曼冰川徒步请阅新西兰chapter 4
其余行程的详情可参阅其他章节
本次新西兰整理完后
会总结一版关于消费信息和路线规划
只想单纯做攻略参考的话可阅该版
-
Thanks for you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