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盛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石川云子遇险求助,会聊天是一种技能-心理的进化论角度

遇险求助,会聊天是一种技能-心理的进化论角度


麦径徒步遇险求助记
上周,我们带着6岁的小孩,首次冲进了香港西贡的麦理浩经二段,遇到了狂风骤雨。
最后不得不临时滞留西贡的一个小村落——西湾村。
发挥自己的良知,发掘别人的良知,这是一个双赢的遇险求助的故事。01
原计划从万宜水库东坝徒步到赤经入住当地的青年旅馆,却在泥泞的山路上挣扎,山间小亭躲避风雨耗费了大半的时间。
02
风雨交加的傍晚,这个村子就好像一个废弃了的世界的角落,破败不堪。某个恶作剧跑路主人还在自己的门面上写上——“有鬼啊”!守村的大狗听到人声就在乱嚎狂叫,一切的一切,都频添了诡异和恐怖气氛。
03
天气情况随着暮色越来越不好判断,已经7点多了,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都已经停运,即使步行去可以电话召的士的山路,也要一个小时的山路;如果继续进发到下一个听说有人居住的村落——咸田村,还有大概3个小时的山路,况且,我们的身上带的水已经喝完,干粮也不多了,人困马乏的,怎么办好呢?
我们在村子里面来来回回的走,发现有些窗户还是有灯的,但是喊人却没有人回应。 村子比较中心的地带有一个下午4点就下班的"游客咨询中心"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希望。
但是没有人在里面,门是紧锁的。我们在门口的屋檐下找了个木板凳坐了下来,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实在没办法,就在这个地方坐到天亮!至少这样,会更安全一些,也不用经受淋漓之苦。
04
坐了十几分钟,突然一个身影在围栏外闪过,我们鹰勾一样的眼睛怎么可能错过求助的希望,马上大喊起来。
廖伯——我们的真正的救星,闻声停下了脚步。
我首先,向他大概了解一下这个村落的基本情况:他形容这里是香港的“西伯利亚”,特别是今天,村长和村民碰巧不在(刚好出市区参加选举去了),整个村落只有一个70岁左右,而且7点就睡觉的士多老板和他两个人。
他50多岁,是今年受香港政府雇佣,在西湾主导复耕计划的一个农民,主要是打点这里的几个小菜圃,和晚上负责看管这里游客咨询中心里面的博物馆!
哇!原来他是今晚咨询中心的“负责人”,我听到这个,心里面就知道希望之火越燃越烈,即使我还抱着最坏的打算!
关键是,这个人是安全的,可靠的,因为他后面是香港政府!
听我们说想找住宿,想找帐篷,——“我帮不了你啊!实在没有办法!你们也许趁早去咸田村吧”。廖伯可能被我们这些瞎转的“耗子”撞蒙了,非常肯定的认为自己的无能为力。
“而且咨询中心的博物馆里面到处都是监控录像,自己不能做主的。”他边说边指指各个角落的监控摄像头,明显的,他还担忧到我们的进来,会给他带来说不清的麻烦。
05
我立马意识到,目前他的认知中长时间的体制制度的内化,局限了他帮助我们的能力和灵活性。
你不灵活,我先灵活。
“好吧,那我们就不麻烦你了,我门还是赶紧赶路吧,——但是,可以借用一下你的厕所吗?” 我提了一个一般不会被拒绝的小要求。
果然,他欣然答应,毕竟,帮助人是快乐的!
他打开了门,我在上厕所的途中,有意注意的观察了一下这个博物馆里面的设施,哇,居然还有浴室,大厅非常干燥干净,外面有厨房,啧啧!太理想了。
上完厕所,我又请求他说,能不能给我们加点水? 他又欣然同意!
我趁他拿水瓶的短短几分钟,欣赏起博物馆里面的藏品,不过就是一些近代的农具,以及文字图片介绍,还有玻璃缸养着一些生态物种的展示——本地特色螃蟹和跳跳鱼等等,环顾一周,我的目光聚焦在一些大大的,浑圆,新鲜的瓜,蒲瓜,冬瓜,南瓜上......联想到他刚才的自我介绍,他是复耕的农民代表,我猜到了,这应该就是他的作品!
于是,在他给我们加水的时候,我就向他请教这是什么瓜呀? 怎么长得这么好,这么大? 在香港真的不容易看到呀!
哈哈,廖伯原本木木的眼睛里面突然有了神采,闪出了“他乡遇故知”的光芒,兴致勃勃的跟我说起,这都是他种的!石川云子
06
西湾的原住民在97的移民浪潮尽数移出,空置了差不多整个村落,原本开辟的旅游业慢慢被荒废,连原本在香港东面大屿山惹麻烦的黄牛都被香港政府用船运到这个“西伯利亚”。 直到最近渔农处的复耕计划启动,却因为本地人没有耕种传统和技术而连接受挫,最终请到他这样真的有耕种技术的大陆农民,才成功复耕开发了这些荒废50年的土地。
这些瓜都是在荒废半个世纪之久的土地里,头一回长出来的,真正的,落地有声的完美实证!
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和懂得珍惜自己的或者身边的人的价值。工作的价值,通过工资和职能来体现,往往少了些人性的温暖。廖伯非常需要这种充满人性,真诚坦率的佩服和敬仰!而发掘个人自身价值和积极,生动和贴切的表述,是我的常用咨询技术。
聊着聊着,廖伯发现,我这个外来异乡客,居然是个“知音”,于是越说越多,越讲越有兴致,反而有点不好意思,耽搁我赶路了。
其实我也深知,这个时候去赶路,是自找苦吃! 我趁机提出,能不能出点钱,买一些他的食材,借用他的厨房做点吃的再说,大不了还是在门口坐着,也舒服一些嘛!
廖伯很乐意的表示,不用这么凄凉,让我们移入博物馆这个大厅休息一晚。
我依然真诚的为他着想说,如果不方便,我们就在门口的那个木板凳上过一个晚上也可以。
我时时刻刻以不影响他的工作和环境为前提思考,他很自然的认同了我这种态度,也一点一点的让步,放松。虽然我始终抱持着自己的最坏打算,但在具体了解了他们的管理制度后,我把握到了一种双方都可以轻松应对的凑合和利益最大化!
这里有点像庖丁解牛的前期熟悉过程,慢慢摸到了骨头和骨头之间的缝隙,我们如同庖丁手上的那把轻盈灵活的尖刀,拿捏着游刃有余的度,顺利的切入到这个管理得清洁干爽,整齐舒服的乡村博物馆大厅。
07
廖伯已经开始给我们煮公仔面了,还非常得意解说,要用他种的瓜来做汤底,不放公仔面的味精包。
我加持的说朱翰墨,瓜肯定会很甜,味精包时多余甚至是搞破坏的,所以非常支持他的决定。
一边做的同时,继续聊了起来。
这次聊的重心,几乎涉及了他整个人生经历。我充分的运用了好奇心,以及广阔的人文历史上见识对他的人生经历进行包装式的重述,让他感受到个人经历和历史洪流是如何的交织在一起奔流的:
他曾经在80年代在改革开发的大陆工厂务工,是亲戚推荐原因来到香港。但意想不到的是亲戚的帮忙和遗产无以为继,最终还是回归务工的艰辛。期间如何见证香港从简陋的城乡结合到今天的秩序整治。努力工作,结婚生子,把孩子送至海外学习工作,晚年投靠孩子的时候,甚至尝试在纽约开发别人house后花园来种菜等等有趣的经历,都投射出国人那种刻苦耐劳又互相救济的乡土情怀。
脱离孩子的环境,回到香港养老的他,无忧而身体康健,为了继续追求耕种之乐,所以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入这个复耕计划!感叹可笑的是,本地的香港人努力多年,都种不出一瓜半枣。直至他今年2月的加入,西湾的几个菜圃都已经结出了累累瓜果,才有了那么多瓜在这里,无偿送到村里其他人家和给义工带走等等多么的出彩的荣耀。
还有很多学校社团,会组织年青人来到他的菜圃学习耕种,认识五谷,团建和康复计划,真的非常棒非常有意义!
雇佣农民,贸然听来,好像只是一份层次不高的工作。在人和人的真诚交谈当中,娓娓道来的具体情景中——懂自然规律而种出来瓜果,以及成熟的瓜果给别人饱腹和品尝的极好的体验反馈,衍化出一种神奇的,附加的,容易被忽略的社会认同感,不知不觉在言语间又反过来滋润了廖伯本人的心田,他开始从我们的膜拜中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意义和独特的能力。
廖伯坐在我们的对面,看着我们一家三口开始吃上了汤清瓜甜的面条,愣了好一会,才发现自己的饭还没做,带着菜圃里摘回来的番薯叶,开始准备自己的晚餐。
我立即表示了抱歉,感谢他居然是先忙了我们的面条,却忘了自己也还没吃。廖伯的目光和语气还是那么的温柔和关心。
一边来回穿梭忙着自己晚饭的廖伯,一边吸吮面条的我们,继续聊下去——
这回聊的是他的生活点滴,西湾村的环境和旅游状况,发现他的生活也是如此的写意......在瓜田之中劳作,在水清风扬之时游水,摸下钓鱼,给游客真诚的帮助......他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好像只能在泰国或者马尔代夫,珀劳潜水广告看到的海里的情景——海水浸到人的胸口,清洌洌的海水依然可以把脚边的小鱼群的游踪一览无余,配上周围的树林沙滩的安详宜人,夜晚的星空海浪上下翻卷合鸣。
我,不可至,却神往之~~
同样的, 我们的神往也给他的饭菜添了些不曾有的滋味。
孤独过的人,此刻秒懂!
08
房子外面的雨好像慢慢变成拖拖拉拉的点点滴滴,我们的最坏打算,早就从门口的守候上升到进入博物馆大厅的简单打坐了。
我和廖伯明确的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就躺在我们自己的雨衣上就可以了。
廖伯突然回过神来,发现在我们这些落难的人面前,原来自己是个拥有宝库的主人!
他突然起身说,这个咨询中心前身是做过旅馆的,所以他见过有一些给客人用的床垫和床铺!平时都没有留意的,现在排上用场了。虽然他从来就没有起过动用过的主意和胆量!
哇,等他把床铺和被子一件一件的铺开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感觉上天了!好像是上飞机后,直接得到了升仓的待遇!
但是,我们还是克制住自己的渴望,谨慎的提醒廖伯,这里到处都有摄像头,会不会让他日后被上司追责呢? 这样的话,我们宁愿坐硬地板了。
后面的话,你想都想不到!
廖伯掷地有声的说,反正这份工作本是冲着兴趣来的,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而已,就是丢了这份工作,我也是做我想做的事情而已。我们这么大岁数了,谁不会落个难呢?经历过这么多了,如果做点自己想做的事都不可以的话,那这里我也待不下去了。
哇,这番话所突破的个人认知,和重新选择的勇气,跟刚刚在门口时的相遇之时,是怎样的天差地别!
我真的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自由和抉择的力量!
这种力量,给我们双方都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互相庇荫的情感。
再聊下去,忘年交。
09
第二天,廖伯坚持不肯收我们的一点点感谢费,只是互相留了联系电话。还带我们参观他经营的几个菜圃,才依依不舍的放我们离开,而且承诺下次去西湾,一定要找他。
我被他的真情感动了,说真的,以致再临别依依时,完全忘了村巴的出发时刻。
在雨后的清透山色当中,一点都不焦急,一点都不遗憾。

我有意的注意到,这次遇险求助的聊天中,我刻意的运用上了平静,识别需求,分辨人性,同理心共情,具体化,积极关注,洞察力等等技术,做最坏的打算,同时做最积极的沟通努力。
其中,最最最重要的是真诚的态度!
感谢自己的职业能力,让自己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容易的敢于冒险。
风雨中,人心可以幻化彩虹!
听完我的故事,你们还会再求助的时候犹豫着怎么去打扰别人,麻烦别人吗?
你会有什么感想吗?欢迎留言和交流!
Z
F
A
Y G
? 终?
E
O
B
C
非心理学专业
经历丰富,仅凭阅历内涵、敏锐触觉、哲理思辨的能力
崇尚理性、自由和探索精神的咨询师

一起分享心乐的奏鸣曲
长按二维码加微信
时间:现在
地点:这里
事件:洞察自己,关怀人生